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 “探寻名人故居,传承历史文脉”实践队于七月赴青岛市南区名人故居进行参观。
7.22日,实践队在王娟娟老师的带领下赴青岛市南区开启了探寻故居第一站——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在1917年他第二次来青岛时,市政当局安排他在一个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官邸下塌,先生对此处十分满意,于次年购买并进行改进装修。嗣后先生在此会见文化要员,潜心研讨书艺。故居复原陈列的3个展室,分别展出康有为的遗物和随葬品,介绍康有为在青岛的生活、逝世和安葬与迁葬情况,以及康有为生前收藏的中外文物珍品、书法作品等,因此故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当我们踏上这个故居时,迎面而来的是深厚的历史气息。感悟着康有为先生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的不懈努力,门延鸿同学说:“我能够感受到康有为先生在那个年代提出变法的勇敢,以及执行变法的决心。”
侯元兴同学在留言处写下一句话:“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像康有为先生一样渴望救百姓于水火中的有志之士,中华民族才会度过一次次的困难,并在困难的磨难下更加坚强!”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了著名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先生的故居。1931年,沈从文来到青岛任青岛大学的中文系讲师,执教期间他就在青岛福山路3号居住。沈从文故居为三层楼房,建筑通体呈现淡黄色,楼房周围树木苍翠,石阶与爬山虎相映成趣,让人清新欢快同时又不失静谧安宁之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生活氛围为沈从文先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沈从文先生在此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著,著名小说《边城》也是在这期间酝酿而成的。
沈从文自己也曾表示,在青岛期间“正是我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1932年巴金来此探望,亦创作了短篇小说《爱》,并为其中篇小说《砂丁》撰写了序言。
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了骆驼祥子博物馆“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坐落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那狭窄的小巷中透露出宁静,将外面的喧嚣隔离开外,老舍先生曾于上世纪30年代在此居住,并创作了《骆驼祥子》等著作,如今老舍故居在经过辟建过后,已经成为了骆驼祥子博物馆,已然成为了当代人群与80多年前与老舍先生沟通的纽带,展馆分为序厅、版本厅、创作厅、艺术厅和青岛厅,使用多种技术,将老舍先生在青岛的生活全面展示出来。王克清同学也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解关于老舍先生的知识,实践队成员在整体参观离开时,闫广胜同学说:“老舍先生之所以被人爱戴,正是由于老舍先生的作品大多取决于民,引起了绝大部分人的共鸣!”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探寻名人故居,传承历史文脉”实践队经过此次实践后,深刻感受到了历史文脉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这些历史文脉的传承,我们才有着足够的文化自信。